您当前位置:bt365真人 >> 宣传教育 >> 勤廉楷模 >> 浏览文章

医者仁心 ——记第六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沈坤

 来源:德宏团结报      发布日期:2017年09月15日   

医者仁心 ——记第六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沈坤

在中国版图的西南角,有一座被山林包裹的绿色小城——畹町,伴着蜿蜒的瑞丽江将版图缓缓向友邦缅甸展开。平静的小城里有一位医生叫沈坤,他和他创立的“仁慈医院”在这个小城里讲述着一个关于人生信念的故事。

  1992年,沈坤已是昆明延安医院危重病(ICU)科的副主任,妻子房新华则是医院营养科主任。正当两人事业蒸蒸日上之时,一个偶然的机会沈坤和妻子遇到了一位畹町的熟人,希望两人能够去畹町走走。沈坤没想到,这一行,便是中缅边境线上二十六载的坚守。

  那时的畹町虽然有两家卫生院,一家市医院,但医疗设备简陋仍然是缺医少药,边疆民众的病只能一拖再拖,而有的患者更是耽误了治疗时间而落下了终生顽疾。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让他们决定留下,经过多方努力,畹町从此有了一所“仁慈医院”。

  1994年,畹町暴发大面积伤寒,当时沈坤一天要看百余名病人,但他从不拒绝任何一位病人,从此仁慈医院的名字传遍了畹町、瑞丽以及缅甸的九谷、木姐、南坎,渐渐地许多缅甸民众甚至翻山越岭抬着病人前来救治。

  “我是一个老知青,来到这个不是为了赚钱,就是为了一句承诺,要让这里的人民能够看得上病、看得好病”。沈坤就是带着这样的承诺,把一个只有两间板房的卫生院建设成为一个设有9个一级临床病区的医院。接待的患者从国内到缅甸木姐、九谷、南坎、腊戌、曼德勒等30多个国外城镇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 2007年至 2016年期间,到院就诊17万余人次,其中危重病人超过3000人次,其中,境外就诊人数占40%。自仁慈医院建院以来,无论国内或国外的患者,从未因贫困而得不到救治,也从未出现一例患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,尽最大能力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就医环境和医疗质量,深得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,成为名符其实的“国境线上的国际医疗站”,被乡亲们亲切地成为“农民医院”。

  “扶稳我,不要动!”这是在进入手术室后,沈坤说的第一句话。2013年12月,一场紧急手术,病人突发心血管疾病,刚刚接到消息的沈坤院长急忙跑下楼准备抢救,却意外地摔倒在了楼梯上,剧烈的疼痛从脚下传来,初步检查为韧带撕裂,而沈坤没有选择进行治疗,而是忍着剧痛被搀扶进了手术室。手术台旁,沈坤叫来了正巧下乡看望他的弟弟,在弟弟的扶持下,稳稳举起手术刀开始了手术。四个小时后手术结束,病人得救了,而韧带的伤害已经在沈坤身体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。26年来,沈坤吃住都在病区。他说要随时能观察到每一位病人,心里才能踏实。

  “不要轰轰烈烈的名声,我们就只是踏踏实实的给他们治病。”如今,仁慈医院的规模也在扩大,医护人员近100人,医院从10余张床位扩展到可用病床170张。前年,医院新增了CT和X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,也建起了网络设备,依靠网络来和周边及外面的医院进行医疗交流。

  作为政协委员中的一分子,沈坤一直关心社会工作,为和谐边境尽力。他带领医护人员,主动为北汽瑞丽、中铁11局、畹町海关、瑞丽市优抚对象、周边村寨的职工、群众提供体检。他还为国内外多所学校师生免费体检,仅2016年就为缅甸南坎4所华侨学校2300余名学生体检,受到旅缅华侨赞誉。

  “我们病好了,院长也老了。”一位曾在仁慈医院就医的畹町居民说:“我们都还记得,沈院长刚到畹町来时候的样子,年轻英俊,他在仁慈医院辛苦了20年,和那些医护人员一起治病救人,仁慈医院是我们的依靠……”

  如今67岁的沈坤,早该退休颐养天年,但一颗尊重、敬畏生命的“仁慈”的心,依然激励着他执著地坚持、坚守!沈坤认为,人是社会性的,具有利他、协作、自觉等特性,所以必须融入社会、服务社会。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,但只要助人为乐、奉献社会,人生就有意义。


(作者:佚名 编辑:邓琳)

版权所有 中共德宏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德宏州监察局 [滇ICP备10200477号]

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